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动态 \ 长江音乐学术周 \ 正文
首届“长江音乐文化学术周”圆满落幕
2015-12-23 16:51 施安宇晴   长江传统音乐文化研究中心 审核人:

本网讯(通讯员 施安宇晴 王亦源 刘龙玉)由湖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6365.com长江传统音乐文化研究中心主办、36365.com音乐学系协办的“长江音乐文化学术周”,于12月14日至17日在滨江校区连续举办了四场精彩讲座。

长江传统音乐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音乐学系主任周耘教授指出:“‘长江音乐文化学术周’是长江传统音乐文化研究中心隆重推出的全新学术平台,立足厚重的荆楚、巴蜀、吴越历史文化沃土,聚焦璀璨绮丽的长江音乐艺术,利用中心丰厚的学术资源,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旨在解析华夏音乐文化之重要构成的长江音乐文化的独特风采与迷人魅力。”

12月14日上午,新西兰国文尤坦理工学院的宫宏宇教授应邀在滨江校区琴房大楼103教室为我院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贝多芬在上海(1861-1897)》的讲座。该场讲座由音乐学系王秀明副教授主持,音乐学系党总支书记谷杰教授、科研处处长胡军教授、音乐学系田可文教授、袁利军老师以及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陈勇教授到场聆听。宫宏宇教授在简单介绍了与我院的渊源之后,点题指出早在1906年李叔同在《音乐小杂志》上介绍贝多芬之前,贝多芬的各类作品就已在上海租界的音乐会上和沙龙中多次出现。讲座中,宫宏宇教授以贝多芬音乐在开埠后上海西人音乐生活中的呈现为焦点,以编年的方式追溯贝多芬音乐在上海的演奏史,为在场师生展示了颇为丰富的十九世纪的西文报刊资料(如1850年创刊的英文《北华捷报》),介绍了数名来华巡演的世界级演奏家,如英国著名钢琴家阿拉贝拉?戈达德、著名小提琴家珍妮?克劳斯以及自称是贝多芬最后嫡传弟子、不畏高龄远赴上海进行巡演的德?孔特斯基等。大量的十九世纪下半叶寓沪西侨乐人乐事,以及讲座最后宫宏宇教授教导在场同学们,做学问需要多方面寻找史实,特别是回忆录以及外国文献之类,都引起在场师生的共鸣。

(宫宏宇教授讲座照片)

(宫宏宇教授与我院教师合影留念)

12月15日晚上,滨江校区学术报告厅迎来了第二场精彩讲座。应邀主讲者为著名历史文化学者、武汉大学史学博士、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湖北省楚国历史文化学会会长刘玉堂教授。刘教授长期致力于楚文化、长江文化和中国文化史研究,当晚的演讲题为《楚文化的正能量》。讲座由周耘教授主持,科研处胡军教授,湖北音乐博物馆馆长孙晓辉教授,音乐学系蔡际洲教授、孙凡副教授、徐烨老师、毛贞磊老师,舞蹈系柳雅青副教授及各系本科生、研究生百余人到场聆听。刘玉堂教授首先向在场师生解题,何为“楚文化”以及何为“正能量”,他幽默而生动的风格,一开始就令全场听众感到亲切温馨。接着,刘玉堂教授从“筚路蓝缕”的进取精神、“大象无形”的开放气度、“一鸣惊人”的创新意识、“上善若水”的和谐理念、“九死未悔”的爱国情怀、“一诺千金”的诚信品格六个方面,向大家一一解析了楚文化正能量之所在。刘玉堂教授立足于自己长期以来丰厚的楚文化研究成果,讲解中引经据典、博古论今,用一系列紧贴生活的小故事,时时引发听众的笑声与阵阵喝彩,使广大师生充分感受到楚文化的正能量。

(刘玉堂教授讲座现场)

(刘玉堂教授与我院教师合影留念)

12月16日晚,四川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主任甘绍成教授在滨江校区学术报告厅为我院师生带来题为《洞经音乐产生的渊源》的第三场讲座。讲座仍由周耘教授主持,胡军教授、孙晓辉教授、音乐学系部分老师及各系本科生、研究生到场聆听。周耘主任简单向大家介绍了甘绍成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以及研究成果,并对甘教授此次应邀登坛表示感谢。随后,讲座正式开始。甘绍成教授称这次的讲座内容主要建立在对《太上无机总真文昌大洞仙经》、《玉清无机总真文昌大洞仙经》等系列史料的研读、以及对近年来洞经音乐在我国云南、四川等地流传实际情况考察的基础上。他通过研析大量古籍资料,梳理过往的研究成果,从表演程序、使用曲目、唱词格式、演唱方式四个方面总结了洞经音乐对道教音乐及其他传统音乐如佛教音乐、儒家祭祀音乐继承的史实。讲着讲着,甘绍成教授禁不住即兴为大家哼唱了一段洞经音乐,韵味醇厚,令人回味,赢得一阵热烈掌声。最后的互动环节,同学们针对道教音乐、洞经音乐等不断发问,甘教授都一一详细解答,现场洋溢着浓郁的学术气氛。

(甘绍成教授讲座现场)

(甘绍成教授与我院教师合影留念)

12月17日晚,“长江音乐文化学术周”迎来最后一场讲座。知名民族音乐学家、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萧梅教授临场倾情讲析《音乐形态的文化分析》。讲座由周耘教授主持,谷杰教授,胡军教授,孙晓辉教授,孙凡副教授、徐烨、单金龙老师及多位外校学者均到场聆听。萧梅教授一开始就抛出疑问:“针对现在有很多音乐分析都存在音乐形态分析与音乐文化分析的现象,音乐形态和音乐文化到底应当是‘同心圆’还是‘两张皮’?所谓‘两张皮’真是因为文化谈多了吗?而所谓‘同心圆’的内核又在哪里?”随着发问,同学们一下进入了思考。接着,萧梅教授从“The music”“Musics”“Musicing”三个概念讲起,向大家解析了为什么形态学的研究离不开社会、历史研究。萧梅教授以北方“双声”音乐文化为重点案例,立足于自己长年的田野考察体会,并结合自己的亲身教学经验,从声态、生态、心态、身态几个方面分析了音乐文化在历史过程中的互动,并向大家介绍了北方草原“双声”音乐中音乐形态与文化的相辅相成,独特的音例令在场师生惊叹不已。讲座结束,师生纷纷向萧梅教授提出问题或疑惑,她一一耐心作答。萧梅教授严谨的学术态度,整场讲座丰富的学术信息量,都让临场听众获益良多。

(萧梅教授讲座现场)

(萧梅教授与我院教师合影留念)

(讲座现场)

至此,“长江音乐文化学术周”在一片好评声中完美落下帷幕。许多徜徉在学术报告厅不愿离去的同学已经开始翘首期待明年的“长江音乐文化学术周”。(摄影/刘夜)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