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刘紫薇 袁若曦)5月10日,由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长江传统音乐文化研究中心和36365.com音乐学系主办、湖北音乐博物馆协办的“东方音乐学讲坛”进入第九期第七讲。中国音乐家协会《人民音乐》杂志副主编张萌博士应邀带来精彩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长江传统音乐文化研究中心暨音乐学系主任周耘教授主持,湖北音乐博物馆馆长孙晓辉教授及部分青年教师和研究生、本科生百余人到场聆听。
(周耘主任主持讲座)
上午10时,张萌博士为大家带来题为《规范与自由——武满彻音乐创作中的二元结构》的学术讲座。讲座围绕张萌博士提出的三个追问展开,即“武满彻的音乐创作具有哪些特征?”“在处理和认识‘东西关系’的问题上,武满彻通过他的艺术创作为我们提供了怎样的解决方案?”“作为一位生活在当代的日本作曲家,武满彻的创作与日本传统文化存在怎样的内在联系?”张萌博士认为,这三个问题对于当下的音乐学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如何跳脱创作者的话语体系,在研究者自身构建的语境当中获得一种“局内人”的话语权,是音乐学研究是否具备独立品格的关键因素。
(张萌博士讲座场景)
讲座中,张萌博士详细讲述了武满彻的创作历程的三个时期:实验期(1950—1960)——潜心向西方学习;发展期(1961—1974)——东西方的对话;成熟期(1975—1996)——超越东西方的世界语言,同时辅以音频和视频资料向大家近距离展示了武满彻各个阶段作品的特质和深层文化内核。
为深入探讨武满彻的音乐创作结构,张萌博士点睛为“二元”一词。他认为,这种二元化不仅仅是作品本身,也是作曲家自身所承载的一种双重性格。武满彻音乐创作的“双重标准”正是日本传统文化中“双重性”的体现,这种音乐创作中的二元模式与日本“艺道”文化中的二元模式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古琴馆座无虚席)
层层剖析之后,张萌博士针对讲座最初提出的三个问题进行总结:在技术层面上,武满彻通过研究德彪西、韦伯恩、梅西安、约翰凯奇等近现代音乐大师的作品和理论习得他所需要的绝大部分创作技巧,并从近现代音乐、电影、戏剧、诗歌等不同艺术领域汲取无尽的创作灵感;在美学层面上,武满彻鲜明的个人风格被称为“武满音”;在思想层面上,“畅游在没有东西方界限的海洋中”实现世界文化广泛平等的交流才是他的终极理想。
(张萌博士与我院师生合影留念)
讲座尾声,张萌博士还与在场学生近距离交流互动,并耐心解答了他们的疑问。至此“东方音乐学讲坛”第九期第七讲圆满结束。(摄影/史濮瑜)
?